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宿墨效果)创作老寨图使用宿墨,有关宿墨的使用在“笔墨篇”中已经有所阐述。宿墨是多日未用的砚田陈墨,一但净墨多日不用,时间久之,粗滓便沉淀下层而形成宿墨。使用水份多的宿墨落纸后,粗滓渗化极慢而细滓部分渗化较快,这样便可形成特殊的墨韵效果。粗滓处可留住笔触,同时根据整幅画面的需要将较淡的墨色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假如是净墨,所渗化的效果与宿墨呈现截然不同的韵致。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1、所要表现的内容是黔、湘、桂、川腹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杆栏式木质结构建筑。首先用较大的散笔蘸饱浓宿墨点成树丛,顺势边点边蘸清水,使其呈现浓、淡、干、湿不同而又统一的变化效果,占据画面的式下角,再于树丛后勾出房子。木质栏杆建筑几经风雨冲刷呈现赭墨色泽,饱含沧桑感。用笔须渴、湿相间,浓、淡相间的墨色,要使用蘸墨法的圆厚中锋线为之,应当涩中带有率意,充分理解古人所形容的“如锥画沙”、“如屋漏痕”之感,凸显其用笔的力度。然后顺势用侧锋皴擦,笔笔相交坚实,使之感觉浑然一体状。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2、杆栏式建筑多为三层、两层,或临水而建或依山蹲坐,有时相互勾搭随成奇趣。二层处多有外探栏杆围廊便于晾衣晒物所用。立柱多支撑主体,主屋之侧借势多建吊脚阁楼,以增加屋内空间,综观其建筑可谓匠心睿智,极宜选用画材。


杆栏式木质建筑均为榫卯结构,层层叠叠极其复杂,顶有檩、椽,其上覆盖黑灰色小筒瓦,筒瓦交接处又以合瓦相扣,极具地域特色。选择此题材创作时,均根据画面墨色的需要可以画上黑色瓦顶,也可以不画黑色瓦顶,选择另一种形式表现。此幅是运用中锋线勾勒出屋顶后稍加皴擦示意黑瓦的方法,因为树丛运用较浓的墨色,这种处理方法可增强黑白的对比产生节奏感。画中建筑无须对照自然物象逼真刻画,要有选择地经过取舍选择独具特色的部分进行刻划。这一认识过程要经过长时间的写生观察,反复尝试而总结出来的创作经验。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3、在左中部用之前同一方法用散笔点树丛,与第一组相接扩展至房屋的后方,增强层次感。并于树丛右侧加一组木屋,使其方向各异,其势向内与前一组相接。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4、于左侧树丛上方又加一组木屋,木屋的立柱呈下方多露状,更有垒石支撑,与前组形成形态的差异,显示地势逐渐高起,为其后水面的形成而铺垫。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5、紧接上方又增加两组木屋,使上下顾盼,组成一整体建筑群,任何整体无论是山、石、树、建筑等均是由部分个体有序地组成完整的视觉合理的整体。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6、右上角两条木舟若隐若现,后衬淡墨树丛,舟侧数点滩石蹲露,河滩向左延伸上行随出画面,留白处为水。使思绪随之引领至画外,预留出充分的遐想空间。整幅画内物象其势向内,相互朝揖,其气内敛。此幅构图为两段式,下为主体,树丛与木屋掩映呈现,上为隔岸,营造一曲远眺江河、舟楫点点、隔窗可与舟人相语之境。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7、左下角用较淡的墨用散笔湿点,使左侧上下两组树丛相接。右下角筑有石基,使屋坐落其上。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8、下一步用不同的淡湿墨将屋檐下及阴面皴染,使其结构层次更加清晰。整幅画中的树丛同时用淡湿墨烘染,染时水份要充足。在第一遍较浓的墨色基础之上加染淡墨,营造一种淋漓的氛围,这样可以增强画面干、湿、浓、淡墨色的对比效果。当烘染树丛时应该注意留有一部分白不染,在山水画中称为“气眼”,用以起到透气脉而强化其空间感的作用。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9、凡是树丛与木屋相接处,由树丛处施淡湿墨向木屋大面积渗化,至使树、屋相接成为一整体而不脱节。待半干时下半部分树丛,石基处勾以杂草或湿或干浓浓淡淡增强细部的厚重感。


程振国创作老寨图过程示图说明

示图10、此幅运用宿墨法完成全过程,不着颜色,为水墨形式。中国画水墨的墨色已经囊括了大自然中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所有颜色的概念范围,并且可以用水墨来替代之,以充分体验“墨分五色”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奠定了东方审美习惯的确立。


落款选择了右上角淡墨位置处,以横题为宜。在构图篇中对落款有详实的论述。其中画面可分为“白位”和“画位”,通常款落白位处居多,画位处也可以落款。如果在白位处落款时款不可侵画位,如果在画位虚处或淡墨处落款时款不可侵白位,一但出位或是用款将白位与画位相串都将破坏整体画面的空间视觉效果。款后选择了朱文姓章,左下角虚处应当钤一方白文闲章,这样可以形成朱、白文的对比,又以朱文小闲章用于大闲章上方处,调节水墨与朱红色的依存关系。中国水墨画配搭朱红色尤觉醒目,更增强了整体画面的可视美感。


程振国 于 2011、2、7